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

車埕歷史之旅



這個風光明媚的湖泊,你一定會想知道在哪邊吧,是在花東嗎?還是高山上呢?眼尖的朋友或許你已經猜到答案了,這裡是"車埕" ,一個集集支線上的終點站,每逢假日集集支線的小火車總是載滿了許多遊客來此一遊,為這個寧靜的小山城帶來許多熱鬧氣息,今天我們將帶領各位走一遍車埕的歷史,讓你見識你所不知的車埕









在假日,集集支線往往就是這樣的情形,遊客如織,帶來了遊客,也為這平日沈寂的小城,注入更多活力

不免俗得,古樸的車站,常常是許多人團體合拍的地點

來個深度旅遊吧,尤其是在這個人文,歷史豐富的小城,如果只是匆匆得走馬看花,未免過於膚淺,或許MIT台灣誌看多了,總覺得瞭解一個鄉鎮最好得方法,就是參與當地的解說活動一日行程,上圖就是我們在車站旁參與車程解說活動的大姐,

大姐是這樣描述的,民國50-60年代,從丹大林場砍伐下來的珍貴木材運送至此,已多半是中午了,工人會在這裡稍作休息下午再運送至工廠加工,之後經由鐵路運送外銷,故"車程"此名由來即是如此

 而後我在木業展示館內,翻拍了這一張當時的情形,這木材真是大呀~

這是貯目池的天車,當砍伐後的木材會使用天車,將木材吊至貯木池內浸泡,主要將原木內的樹脂釋放,延長木材的使用年限

在木業展示館內,有蠟像模擬當年加工廠內的作業情形

加工廠旁邊另一個天車,面對這樣黝黑場景佔整個畫面約70%以上時,常常會讓相機誤以為處於黑暗當中,而拍出亮部曝光過度的照片,為了要獲得天車(暗部)清楚的紋路細節,解決方法就是使用Av模式並搭配平均加權測光模式,即可以獲得較正確的光圈快門組合,當累積相當經驗後,使用M模式來拍,亦不外乎可以更加具有創意喔

大姐提到,這運輸鐵路是在日治時期建造的,主要的任務就是負責建造電廠時的運送物資,看大姐身後整片的灰色山壁了嗎?,其實內部是整個掏空的,內部主要是明潭發電廠的發電機組,聽了之後,我不禁呀然呀...

下午行程轉往大觀電廠,簡報室旁的這一巨型看板,清楚的指出日月潭水系的發電廠,在此一帶的發電廠主要有大觀與明潭發電廠,這都是使用抽蓄發電原理,所謂抽蓄發電就是使用夜間離峰用電時段,用電力將位在下池的水(水里溪壩池),抽至上池(日月潭);待日間用電高峰時,將高位的水釋放來加入發電,就像蓄電池一般,有著充放電的功能。因此抽蓄的功能,使得其他發電系統(火力發電、核能發電)的發電效率大大提高,在民國60年代,此電廠更是為台灣經濟發展貢獻良多

館內紀錄大觀電廠篳路藍縷的建廠過程

來到發電廠,當然要去最重要的地方看看,身旁的超高壓變電廠了嗎,你害怕了嗎~

導覽員帶我們來到大觀發電廠的發電廠房內,圖片右邊五根壓力鋼管,每一根末端接著水輪發電機,這可是從日月潭瀉下來的水,高度落差有320m

進入水輪發電機組內部,在這水輪機運轉的噪音其實沒有想像中大,平順的運轉著,可以看到有五部水輪機組

出來機房後,就是水里溪出水口,不過目前沒有水,因為水都被收集至水里溪壩池

導覽員說明,下方就是壓力鋼管的出水口,水就是從這裡被排至水里溪壩池,然後夜間再抽回日潭,如此循環不息,能源被有效利用

 行程的最後,我們將走入伸手不見五指的大觀隧道,目前這條隧道已停駛,在日治時代,大觀古隧道是鐵道上的隧道,古隧道完全以人工來建造,長200m,寬4.5m,高5m 依地形穿鑿成S型,你可以看到在隧道口並設有紅綠燈,隧道內上半部用火燒磚堆砌成拱形,下半部用方形石塊堆疊,地面鋪設水泥,兩側牆角有排水孔,在隧道內設有6個「避車孔」,當電廠完工後,變拆除了至電廠的鐵道,改闢成公路,直到民國70年明湖水庫興建後,淹沒了公路,隧道也因此不再肩負交通功能,並成為蝙蝠棲息所在

真的是很刺激,尤其是當你處於完全黑暗當中,大夥亦步亦趨的緩緩前進,只聽見間叫聲連連,突然間導覽員叫我們抬頭往上看,哇~~滿滿一整群的瓶鼻蝙蝠掛在隧道上方,此時如果聲音太大聲的話,可是會嚇醒這一整群蝙蝠喔,霎時間大夥都靜謐無聲,因為誰都不想打醒牠,要不然我們可是會很慘。

這深度旅遊的感覺真的很真實,因為你獲得的不再只是照片的美感而已,而真真切切的去感受車埕的生命力與歷史點滴,在此推薦給每一位想來此一遊的你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